9月15日,延边大学药学院举办“学术赋能・智启未来”本科生学术沙龙暨本科生紧缺人才定制班竞赛成果展示系列活动(第二期,学科竞赛综合系列)。药学院党委书记修景会、党委副书记赵成日、副院长孙金凤、副院长姜国哲、学工办主任周远非、团委书记李海兰、获奖队伍指导教师、各年级辅导员及240余名本科生参加活动,活动由孙金凤主持。
孙金凤回顾了第一期学术沙龙生命科学竞赛成果展示的良好反响,介绍了本期学术沙龙成果展示各竞赛项目的特点,旨在引导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别学科竞赛的内容与规则,精准找到契合自身发展的竞赛方向。她鼓励全体同学:学术道路虽充满挑战,但也蕴藏着无限可能,只要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定能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
随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生负责人杨宏基、荣获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二等奖的全祉炫、中美创客大赛省级三等奖的吴丹,以及 2024 年吉林省“挑战杯”红色专项赛省级一等奖的于洲,依次分享竞赛经验与成长感悟。分享结束后,四位学子还耐心解答了学弟学妹关于竞赛备赛、项目推进等方面的疑问,给出了具体且实用的建议。
郑明善、施溯筠、李海兰也从指导教师的角度分享了指导学科竞赛的经验。郑明善围绕“如何寻找合适的竞赛”“备赛时需做哪些准备与老师沟通”“导师更青睐哪类学生”做了分享,并强调:同学们要主动出击而非被动等待,选择竞赛的视野不应局限于药学领域,学科交叉之间的跨界融合更能激发创新火花。施溯筠建议同学们带着清晰的计划、创新的想法和设计方案来与导师交流,希望同学们在竞赛的道路上,不要完全依赖导师,而是将导师作为陪伴者和资源的桥梁。李海兰强调同学们要结合自身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学校和学院组织的“三下乡”等各项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发现参赛主题,精心设计,并在实践中积累参赛素材,牢固专业基础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专业认同感,把青春挥洒在祖国的大地上,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热忱与智慧。
修景会强调,同学们不必因“不懂”而犹豫、因“未知”而退缩,关键在于勇敢迈出第一步。他指出AI等前沿技术在药学科研实践中不断发挥作用,希望同学们善用前沿技术查找文献、获取知识,提升科研效率。希望全体同学:一是要有明确的目标,稳固前进的原动力;二是要重视信息的获取,明晰目标实现路径;三是主动寻求资源,助力目标的实现;四是锤炼超强的执行力与行动力,将学业和科研实践计划落到实处。期待全体同学早日成长为兼具创新思维与专业能力的高素质药学人才。
(撰稿:周远非 一审:周沫含 二审:赵成日 三审:修景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