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教学

一、学科简介 

药学学科创建于1977年,2016年获得硕士一级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了药物化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2018年获得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为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和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现有博士生研究生导师24人。近年来,本学科承担各类研究课题100余项。其中,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项,研究经费达3500多万元。发表SCI收录论文208篇,申请专利28项,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奖7项。以药学学科为依托,建设有“长白山生物资源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白山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院士工作站、吉林省陈芬儿院士工作站,朝药研究、药物靶点与活性筛选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敖东药业共建博士后科研基地。本学科经过4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吉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高层次药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二、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崇尚科学精神,对药物化学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掌握药物化学、药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好的学术潜力和创新能力,能成为热爱祖国、献身科学、作风严谨、工作认真、身心健康的药学领域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遵纪守法,品格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学术悟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的学习实践能力和学术洞察力、展示出良好的学术发展能力,同时具有勇于探索创新、严谨治学、唯真求实、济世为怀、仁爱奉献、以社会公德为重、不以专业技能谋取不当私立的职业道德,具有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精神和较强的事业心,具有良好的人文综合素养、职业道德和学术修养。

2.掌握药学学科方向坚实的基本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对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的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和把握学科发展动向和研究前沿。具有拓宽和加深药学及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的能力,综合利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具备坚实和熟练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能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段,解决所研究的学科领域内的有关问题,能在科学或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药学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和技术需求。 

3.掌握多种获取相关研究信息和规范途径和方法,从各种文献获取药学相关研究前沿动态,能够达到文献调研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同时应具有学术鉴别能力,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做出评价和判断,对药学已有问题的概括性、对表述语论证的简洁性等方面的把握能力。还用掌握准确评价和判断药学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在解决人民健康、社会稳定、医药经济发展问题的作用以及重要性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学术交流能力,善于表达学术思想、阐述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 

5.掌握一门以上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

三、研究方向 

1.抗癫痫药和抗抑郁药设计与合成 

2.心血管系统药物和代谢疾病药物设计与合成研究 

3.长白山药用植物及朝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 

4.肝保护与抗肝纤维化药物研究 

5.抗肿瘤抗炎药理和药物活性筛选 

6. 手性代谢组学与糖组学新方法研究

四、学制与学分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4年;硕博士连读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6年。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必须补修2门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补修课程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记学分。为了提高培养质量,可以实行有条件的弹性学制,并且可根据实际情况允许研究生延期毕业,但博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不超过6年。

五、培养方式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个别指导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的作用,因材施教,教书育人。要鼓励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在保证基本要求前提下,具体培养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发挥优势,不断积累新的经验。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

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非学位课、实践环节与学术活动三部分,应修满20学分的课程(包含实践环节学分)。学位课14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5学分,学科必修课9学分,公共选修课2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4学分,实践环节或学术活动(实践、学术报告、文献综述与开题、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班)2学分。对于跨学科考入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博士生,要补修有关的基础课程或其它相关课程。成绩合格的可计算学分,但不能顶替本学科专业的学位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的学分。第一外国语已通过GRE、TOEFL、IELTS、WSK、JLPT1或在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大学毕业且获取本科以上(含本科)学位之一者,可免修免试,获得相应学分。

药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学位课 公共必修课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外国语 64 3
一级学科必修课 现代药学前沿与进展 48 3
二级学科必修课 创新药物化学 32 2
化学生物学 32 2
高等分子药理学 32 2
有机化合物光谱解析 32 2 II
非学位课 公共选修课 文献阅读(博士) 32 2 II
专业选修课 中药民族药研究新进展 32 2 II
高等药物化学总论 32 2
药物靶点与新药筛选 32 2 II
天然产物生物合成 32 2 II
现代天然产物化学 32 2 II
杂环药物化学 32 2 II
生物药物学 32 2 II
精准医学与个体化治疗 32 2 II
免疫药理与免疫毒理学 32 2 II
现代新药研究与开发 32 2 II
现代药物制剂技术 32 2 II
现代药物分析选论 32 2 II
药物基因组学 32 2 II
新药设计与开发 32 2 II
补修课 高等药剂学 32 2 硕士研究生课程
高等药理学 32 2 硕士研究生课程
根据个人兴趣,自愿选修全校公选课和跨专业课程。
科学实践与必修环节 科学实践和学术活动 2

      

2.个人学习计划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3个月内提出个人培养计划,包括选学课程、查阅文献资源、参加学术会议、研究课题的确定等内容。

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方式主要以讲授为主结合讲座、课堂讨论、作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学位课程的考试以笔试、口试、报告和操作等多方式进行,以百分制评定成绩,要求75分以上取得学分。非学位课程的考试一般为考查,以读书报告或开卷考试方式进行,也可根据专业或导师的要求定为考试课,60分以上取得学分。

七、学位论文

1.选题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和培养计划,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前人工作、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2.开题

开题报告的条件:开题报告之前,必须完成本专业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学分达到应修学分。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国内外现状分析、论文的研究目的、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意义,论文的可行性、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论文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成果及主要参考文献等。

3.论文的中期检查

在学位论文工作中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情况审查,并按《延边大学博士毕业(学位)论文中期检查表》所要求的内容进行考核。

4.论文的预审查(初审)

学位论文完成后,学科在第六学期初(三月中旬之前)组织评审小组统一进行学位论文的预审查工作,预审查通过后,方可进入预答辩(复审)阶段。

5.论文的预答辩(复审)

在第六学期初(五月初之前)组织盲审,统一进行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工作,未参加预答辩或预答辩未通过者不能参加正式答辩(终审),要延期答辩。

6.论文的答辩(终审)

博士研究生必须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规定的科研实践和学术活动,通过专业学位课程综合考试和学位外语考试,并且必须以延边大学为第一单位名义(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导师为通讯作者),有2篇(或1篇中科院分区2区以上)在S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方可申请答辩。

7.学位论文的写作

学位论文的撰写时间不少于一年,字数为3万字以上。论文应反映作者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做到观点明确,方法新颖,资料充实可靠。能体现出作者所具备的独立完成研究课题的能力,最后交付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

博士论文必须是有独创性,能系统地阐明一个或两个重大理论问题,或者发现或证实重要的研究方法或研究手段(如合成方法、分离手段、拆分手段、发现新的生物活性等)。

八、必修环节

1.开题和文献阅读

博士研究生完成规定的学分后可申请开题。同时要阅读本专业主要文献资料。应必读的药物化学专业文献如下:

(1)药学学报

(2)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3)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4)PlantaMedica

(5)Phytochemistry

(6)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7)Bioorganic Medicinal Chemistry

(8)European Journal Medicinal Chemistry

(9)Chemical Biology Drug Design

(10)Archiv der Pharmazie

2.学术活动

营造学术氛围,强化学术交流,要求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做1次学术报告,并多次选听学术他人的学术报告。

九、本培养方案自2019级研究生开始实施

 




YBU LOGO
  • 电话: (0433) 215 2232
  • 传真: (0433) 215 2233
  • info@ybu.edu.cn

学院导航

学院导航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